沈阳正式入冬
Articles in Category
十一月八日,正值旧历十月十三,节气迎来立冬。冬日的序幕在这一天悄然拉开,标志着季节的轮回已步入新的篇章。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承载着古人智慧的结晶,提醒人们万物开始进入收藏与休养的阶段。 随着立冬的到来,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夜晚愈发漫长。气温的下降成为最直观的感受,寒风渐起,草木凋零,大自然褪去秋日的斑斓,换上素净的冬装。农事活动也随之调整,田间地头进入休耕期,人们开始为越冬做准...
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出现霜花,标志着冬季的脚步渐近;华东一带则正处于秋意最浓的时节;而南方各地正经历着从夏季向秋季的平稳过渡。从字面意义上看,“霜降”这一名称,更贴合华北地区此时的气候特征。实际上,在霜降来临前的半个月左右,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区域已经率先进入了冬季,例如沈阳早在10月10日就已正式迈入冬天。就上海而言,霜降时节通常呈现出典型的秋高气爽天气,常年这一时段的平均气温维持...
全国范围内正式进入冬季的时间点通常在每年的十一月初,具体来说大约是十一月七日左右。然而,由于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南北跨度极大,不同地区实际入冬的时间可以相差两个月以上。例如,位于我国最北端的漠河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海拔,早在九月初就已经迎来了冬季的脚步。紧随其后,大约在十月初,冬季的气息便从黑龙江省逐渐蔓延至吉林省境内。到了十月底,寒冷的季节已经覆盖了北京、天津等华北地区。 进入十一月...
判断冬季是否正式来临,通常依据三种不同的时间标准。从天文学的角度看,立冬节气被视为冬季的开端,这是我国传统历法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不过,此时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往往还保留着秋天的风貌,气温也未必真正达到冬天的水平。 从气候学的角度出发,入冬有了更精确的科学定义:当连续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摄氏度,才算真正进入气候意义上的冬季。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北方地区一般在十一月到十二月之...
随着季节更迭,冬季的脚步悄然临近。在我国辽阔的疆域内,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冬季来临的时间也各不相同。以北方地区为例,通常在十一月份左右,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开始频繁南下,气温呈现阶梯式下降。当观测到连续五天左右的日平均气温维持在摄氏十度以下且不低于零度时,就意味着当地正式进入了气象学意义上的冬季。这个标准不仅符合自然规律,也为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冬季则要姗姗来迟。...
虽然各地进入冬季的具体时间不尽相同,但立冬节气历来被视为季节转换的重要标志。按照传统历法,当太阳运行到黄经225度位置时,便进入立冬节气,以2025年为例,这个时间点落在11月7日前后。从天文意义上说,此时太阳的直射点已经越过赤道向南半球移动,我国境内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明显减弱,白昼时间持续缩短,夜晚则相应延长,这标志着冬季的正式来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天文节气的更替与人们实际感受到的气候变化...
从季节更迭的角度看,十一月并不属于冬季,而是秋季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现代气象学的标准划分,在北温带地区,秋季通常始于八月二十三日的处暑节气,直至十一月二十二日的小雪节气告一段落。这种划分方法主要参考气温变化的客观规律,当平均气温稳定降至十摄氏度以下时,标志着秋季的正式终结。 那么十一月份是否已经迈入冬季的门槛呢?从气象学定义来看,此时尚未正式进入冬季。判定入冬的严格标准,需要考察日平均气温是否连续...
根据气象学的标准,当连续五天的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降至10摄氏度以下时,便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在2023年,沈阳于11月3日达到了这一气象条件,标志着冬季的开始。与常年平均入冬日期10月19日相比,今年的冬季迟到了15天;相较于2022年11月1日的入冬时间,也推迟了2天。这种入冬时间的延迟,反映出气候系统的年际波动以及可能的长期变化趋势。气象意义上的季节转换,不仅关乎日常生活的安排,也对农业、能源供...
随着沈阳正式迈入冬季,驾车出行时对安全的关注需要提升到新的高度。在寒冷天气中,如何兼顾舒适与安全,成为每位驾驶者必须面对的课题。 首先,关于车内环境的管理。为了抵御严寒,人们习惯紧闭车窗并开启暖风,营造温暖舒适的车厢环境。然而,长时间处于密闭空间内,随着乘员呼吸持续消耗氧气,二氧化碳浓度会悄然攀升。这种不易察觉的变化会逐渐影响驾驶者的生理状态,导致精神疲倦、专注力下降、反应速度减缓,无形中增加了行...